您在这里: 首页 / 高校动态

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青马工程”:推动高校社区双联动 共创育人新载体

时间:2019-04-11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核心要义,以“青马育人工程”为载体,实现书院与专业院系的双院协同、学生宿舍园区与居民社区的双区联动,引入其他院系专业学科资源、发挥园区社区实践育人优势,从而把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落实到行动,把实践育人大课堂从学生生活园区延伸到社区居民区。

推动双院协同,加强思想影响力

书院党委面向有强烈入党意愿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大一新生,于2018年10月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以下简称“青马班”),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这批大学生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马班共设12课时的必修课和18课时的选修课,学员修满20课时以及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可以申请结业。

自开设以来,青马班致力于引入各专业院系的人力资源和专业优势,通过聘请班导师,开设诸如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宽领域、深层次的课程,共哺共济学生成长。比如,通过“党委书记面对面”交流沙龙,让学员在与基层“党委书记”的交流互动中感受榜样力量,加强政治锤炼,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大家时刻谨记初心,遇到问题应理性思考,合理行动,体现先进性和模范性,脚踏实地往前走,争取从青马学员成长为合格的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传播学院雷启立教授在《我的大学》主题报告中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引导新生要“脚踏实地,以勤补拙,努力学习,不荒度时光”。人文素养方面,青马工程紧跟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邀请地球科学学部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达良俊教授讲授《聚焦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讲座,向学员们传递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应最终形成和谐的关系的理念。

多元学科的引入,多领域知识的传授与普及,在坚定学员理想信念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员人生站位,引导其以更宽广的视野与责任感去看待自身责任与使命,把党性教育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

加强双区联动,深化实践感染力

为充分发挥青马工程“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机制的优势,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书院党委在2019年3月学雷锋纪念日之际,组织召开“绿色校园,幸福社区,党员先锋在行动”研讨会,成立社区党员先锋队,以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党员和青马学员在社区中亮身份、做表率,承担垃圾分类解说、劝导等志愿服务工作;鼓励队员在社区中开设微课堂,解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文件精神,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推动书院社区党建逐步形成以“绿色工程”为开端,加速推进幸福社区五大工程(平安、绿色、时尚、健康、志愿工程)建设的新格局。

孟院青马班注重将“实践大课堂”从校园生活园区延展至校外社区,充分利用周边社区街镇的实践教育资源。书院党委以“毗邻党建”“睦邻党建”为依托,主动与吴泾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吴泾镇居民区党组织等开展合作。2019年3月,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一行赴吴泾镇党委洽谈党建合作,双方与会人员就党建、团建以及社区建设等具体工作事项和做法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开辟了书院青马班实践育人新基地。如4月,书院党委将与吴泾镇万科居委会联建,开展“校社联动,加强合作,全力打造平安、幸福、时尚的泾彩社区”主题活动,在吴泾镇居民区建立孟宪承书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发挥青马班学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首先在嘉怡水岸居委会和紫竹半岛居委会、万科居委会试点,将幸福社区创建做进环华师大社区,服务周边居民幸福社区创建。

健全激励制度,增强效果持久力

为推动上述举措落地实施,增强学员学思践悟的自觉性,孟院青马班着力健全激励引导制度,借助易班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活动,统筹开设了学习引导学分制。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方法,除了集中教学以外,还设计了贴近学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多元课程。通过户外党课、小组团队建设、读书会、歌咏比赛等多维度、多形式的自选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党性锻炼,做到形式多样、氛围庄重;充分利用“易班”等网络新媒体,拓展阵地载体,开辟“青马易站: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易班优课课群,通过话题研讨、学习资料共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等议题设置,做到“课上有内容,线上有讨论”。

“社区实践学分”,激励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书院党委在党员教育培养考察中始终坚持将理论讲解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区实践学时”设定,要求青马学员、党员队伍在幸福社区建设中完成4个学时的要求,助力幸福社区创建。依托社区党员先锋队为依托,以学生生活园区和吴泾镇居民区(以嘉怡水岸居委会和紫竹半岛居委会、万科居委会为第一批试点)为阵地,引导青马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不同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教育培养考察阶段都需要在学生社区,或者进入书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服务幸福社区五大工程创建,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社区实践学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行动力。以“自选课程”和“社区实践学时”为牵引的激励机制,提升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的持久效力。

责任编辑:教卫党委
主办单位: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承建单位:上海东方数据广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