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党建工作战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批人,虽处“编外”,仍敬业可爱;虽任期有限,却热情饱满;虽是迟暮年华,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以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品格,倾力党的教育事业,倾心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做学生入党的“引路人”,学生品行的“引领者”,基层党建的“助推者”。他们就是师大的特邀党建组织员,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人。
以敬业严谨,做好学生入党的“引路人”
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一本鲜活生动的教材。改革开放亲历者、党蓬勃发展历程见证者的现身说法与亲力亲为,能拉近今夕距离,消除不同时代背景的时空差,令人对历史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师大特邀党建组织员在做好学生入党谈心谈话、担任答辩评委、审阅入党材料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育人新方法,把党史国史等深厚知识,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用客观的现实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一照片一专访,让历史呈现当下。以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王大犇、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桂世勋为代表的老党员、老教师,热心参与学院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读懂中国”活动,并接受学生专访。王大犇在“做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铺路石”的专题报告中,结合老照片从知青岁月和西藏情愫两方面展示人生奋斗历程,解读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历史,就西藏城市建设提出见解,引导学生在往昔对比中认知改革开放,体悟党的卓越领导力。在专访中,王大犇结合援藏经历阐释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生情怀。“读懂中国”专访活动最终得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学院及各个支部进行展播,基层党支部成员观看后深受触动。通过“读懂中国”等面对面交流与展示的活动,把老党员、老同志参加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生动展现出来。
初心讲堂,与学生共成长。经济与管理学部特邀党建组织员徐丽华、陈爱平、薛跃老师除协助学部、书院党委开展“初心讲堂”、“初心沙龙”等系列品牌活动,主动参与学院“有声党章”特色活动,与青年学生共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初心相同的两代党员一起记笔记,划重点,达到了情感共鸣、认同共振。正如徐丽华老师所说“我,徐丽华,一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如今虽已退休,但共产党员的使命时刻铭记在心,我要常读党章,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做好身边事,努力增添正能量,努力做一个感恩社会的时代老人。”收听音频的同学们说:“两位退休的老党员,她们的党龄相加有八十多年!在她们的身上,岁月的沉淀显得别样的美丽,在她们身上,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回声嘹亮,而她们对党章的熟悉、理解和贯彻,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悟。”两相照应,初心可鉴。老党员们的坚定与执着是激励引领青年一心向党的最好航标。
以学识素养,做好学生品行的“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师者,“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师大特邀党建组织员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润物无声中践行“三全育人”,在一言一行中以人格魅力感染人、影响人。
2018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第十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活动。“华师人不辞使命、华师人更应勇担当、挑大梁”,野外科考阶段,地理科学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范安康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地理学子们同吃同住,主动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野外科考阶段,与同学们跋山涉水,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讲解地质地貌。范安康老师以老党员的身份、老教师的责任,一言一行彰显地理人的那种扎实质朴,带领学生们在行走中感悟美丽中国。
以师大首任校长名字命名的孟宪承书院承担着师范生培养的重任;书院的党建组织员益建芳老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还担任着书院的关工委副主任、就业办主任。为帮助毕业生顺利求职,提升就业率,益建芳老师主动跑用人单位,走访学生实习中学,近至上海格致中学、仙霞中学,远至贵州一中、六中、八中等学校,与实习生座谈、与指导教师交流、了解学生备课情况并随堂听课。他在实习指导经验总结中写道,“在同城指导,可以做到经常会出现在实习中学里,了解、谈心、交流、听课、讲评,积极鼓励,增加自信;师生间的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很顺畅,亲和力很重要,因为你所面临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他们,走近他们,才能指导他们;到异地指导,就要认真投入关爱,给予学生归属感;当教育实习与就业应聘相碰时,就要正确引导,可以走向双赢”,传递出老党员的用心钻研执着,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拳拳关爱之情。
以经验优势,做好基层党建的“助推者”
特邀党建组织员作为一群奋战在党建工作战线上的老党员,历经时间沉淀,历久弥新,愈发珍重宝贵,是助力基层党建创新优化的宝贵财富。
教育学部沈霄凤老师已连续两届担任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在学部党建特色品牌“红色采风”项目中,沈霄凤老师与其他老党员带领学生们先后组织了“寻革命踪迹,扬先辈精神”“改革在身边,开放在眼前”“峥嵘七十载,同铸中国梦”三期红色采风活动,并赴常州、上海嘉定、金山、青浦等地的红色基地开展寻访。其间,老党员们凭借对历史的熟稔,结合亲身经历和经验,为学员们讲解党史,解读历史背景,描画先进人物形象,讲述亲历故事;通过采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历史与当下相结合,努力把祖国的磅礴发展史化作一本本鲜活的教材,转化为一堂堂动人的课程,推动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党史国情,培育家国情怀,在学思践悟中认知党的执政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原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杜公卓老师,作为校内公认的“高校思政专家”,一直活跃在党建工作一线。她长期坚持“五个一”原则:一是坚持大量阅读,加大知识储备;二是坚持调研研究,让党课接地气;三是坚持更新教案,贴近学生、紧跟时政;四是坚持生动活泼,让学生喜闻乐见;五是坚持案例教学,让课程更为鲜活。她的党课广受好评,频繁受邀为党章学习小组、党校上课,为院系级党校课程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杜公卓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主动参与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帮助新同志更好适应工作岗位,助力学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参与学生工作团队、党务工作队伍“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当好新时代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引路人”主题交流,立足学生工作的难点、学生工作的困惑、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等不同角度,指导做好学生工作。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在党员发展、思政教育等方面,努力探寻育人方式。他们对学术的孜孜以求、在工作岗位上的攻坚克难,在教书育人中的执着奉献,都彰显一名老党员、老教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