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学生党员服务台”这一载体,在开展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努力找准社区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探讨社区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内化”和“践行外化”的闭环机制,提出以“微学习”“微讲座”“微团队”“微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微+社区”模式,并借助“社区党建活动中心”平台精准施策,通过社区志愿服务与四个环节相对接,突出“力行”,突破原有对学生党员培养与考核更多注重学业成绩的单一指标,引领社区党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致力于在学生社区中创建一支有理想、有专业、有责任、有追求的“四有”党员示范团队,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中的示范效应,打造思想优、学业优、生活优、工作优的“四优”党员培养教育格局。
“微学习”廓清理性认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的重要讲话精神,社区党员服务站利用“社区图书馆”的功能,通过开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经典著作书目,积极参与“365红色经典著作接力诵读”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走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知识海洋中,通过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实现个性化、群落化和网络化的阅读体验,燃起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
“微讲座”激发情感共鸣。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身边人的价值引领,通过积极组织在社区中开设“微讲堂”系列讲座,邀请优秀学生、社区党员、专业教师和社区阿姨等走上讲堂,共话成长,发挥“小众化”论坛的优势,让“社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阵地”。自开设“微讲堂”以来,主题涉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初心使命传承、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研辅导和人生导航等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团队”发挥榜样带动。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为了保证学生社区营造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意识和习惯,学生党支部着重抓好“两个季节”,即七月“毕业季”和九月“迎新季”,建立了“1+1+3”的工作模式,即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安排1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以及3名入党积极分子,冒着酷暑和高温,在社区垃圾投放点进行值班,协助宿管工作人员监督并指导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
“微实践”筑牢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围绕学风舍风“微行动”、科创竞赛“微行动”以及安全卫生“微行动”“三微”,通过细节之处见精神,在学生社区开展了“党员寝室挂牌” “365青年成长计划”“大学生寝室创客空间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社区党建的这些“微实践”有效渲染了“爱学习爱科技”的良好学风,推动了学生在宿舍卫生及宿风营造层面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社区党员示范队创设之初是针对工科学院学院男生占比近80%的结构特征,男生寝室安全卫生整体状况较差的现实使得安全卫生与劳动教育迫在眉睫。为了调动党员、积极分子群体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带头作用,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在学生社区检查寝室卫生、搜寻大功率违章电器、进行寝室文化比拼等实现了寝室环境大踏步改进。
学生社区一直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开展大学生党建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抓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学生党建工作层面大力进行载体创新,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生党员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觉悟,在活动中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社区党员示范队成员参与的活动还吸引了许多入党积极分子前来一同进行,拉近了党员同学与普通同学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锤炼了党性,净化了灵魂,先锋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发挥。“社区环境靓了心情舒畅了,同学们的学习干劲也就更大了。”“微学习”、“微讲座”、“微团队”、“微实践”的“微+社区”模式是学生党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特色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