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 首页 / 高校动态

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史”教育“挺进大别山”助力健康脱贫

时间:2020-10-21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全国第七个扶贫日到来之际,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党员师生走进“红色摇篮、将军故里”——金寨县,在书写初心使命的革命老区开展“四史”教育,为健康脱贫送去中医药“最佳助攻”。

触摸“红色史脉”,争当红色传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鲜红党旗飘扬在大别山深处,基础医学院党员师生来到这片红色热土,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他们踏访金寨革命博物馆,看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份份珍贵史料,听讲解员讲述59位开国将军的峥嵘岁月和一代代金寨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故事,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党员师生们在刻有题词和浮雕的序厅中驻足,体味“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汲取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寻访“水上120”,传承医者仁心

一人一船一孤岛,山水行医护健康。基础医学院师生来到麻埠镇听“最美乡村医生”余家军讲述坚守齐山村海岛16年的仁心故事。“以前这里到镇上需要三四个小时,父亲在弥留之际希望我留在村里。虽然这里很多时候看不到一个病人,但有突发情况的时候,我们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余家军为了父亲临终的嘱托,扎根麻埠镇响洪甸水库20余年,用一条小船诠释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他的事迹深深感染在场每一位师生。2019级博士研究生党员吕仪说:“一个人,一条船,一颗守护乡亲健康的热心,余医生把宝贵的青春时光留给了孤岛,留给了需要他的每一位乡亲。我在余医生身上看到了坚守和奉献,责任和担当。我们应该向余医生学习,牢记初心,精进医术,将所学用以服务人民,把坚守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们还就中成药的使用、针灸治疗、乡村医生职业发展等深入交谈。

播撒中医药种子,助力健康脱贫     

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领导金寨人民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按下脱贫攻坚战“快捷键”,摘下贫困帽,踏上振兴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金寨在健康脱贫路上接续攻坚,砥砺前行。基础医学院师生向当地村民赠送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物资,为村民进行中医健康咨询、义诊以及日常保健宣讲。师生们还走进金寨县麻埠实验学校,向学生们赠送由学院第四党支部书记何建成教授参与编撰《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生生”文化讲师团成员,硕士研究生解天骁、冯晓为学生们讲述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药“抗疫”故事,将中医药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究生们结合专业知识,在当地开展社会调查,考察当地村民健康状况并为村民开出防治良方,为助力金寨健康脱贫交上一份上中医学子的时代答卷。

这场“挺进大别山”的“四史”教育触动党员师生的家国情怀,燃起中医学子理想信念之火。2019级博士研究生何竹青感叹:“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很多曲折,但在艰难险阻中,一代代人为之奋斗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国家安定,人民幸福。我们能做的,除了缅怀历史,更要继承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和伟大革命精神,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春柯说:“一个下午的义诊,忙碌而充实。在金寨实地考察学习,我深刻意识到提高‘三高’知晓率、控制率的重要性,以及加大乡村地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希望这些劳作了一辈子的老人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安享晚年生活。”2019级硕士研究生冯晓谈到:“如果说每次都能激发孩子们的一点点兴趣,那么无数次的这一点点集合起来,就能让中医药的种子生根发芽。”

据悉,这次金寨之行是基础医学院党委与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第二次携手走进扶贫县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后续,两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责任编辑:上海中医药大学管理员
主办单位: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承建单位:上海东方数据广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