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充分发挥理工科类高校特色优势,推动“四史”学习教育与工程德育深入融合,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融入学科发展、融入校本文化,大力推动学校工程德育提质升级,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充分对标“四史”学习教育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四史”学习教育与理工类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不断丰富工程德育的内涵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工程思维系统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改革。学校党委鼓励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围绕“四史”学习教育要求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立德树人工作不断深化。如推进各院系在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中融入“四史”学习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资助相关教材出版,纳入教师考核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四史”学习教育青年讲师选拔赛,聚焦青年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能力提升等。
二是强化精品课程,以工程方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学校党委重点挖掘“四史”学习教育中有关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生态意识等与卓越工程师素养息息相关的内容,将价值引领深度融入工科专业教育内核,通过打造一系列蕴含“四史”基因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激发广大学子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科技报国的精神和工匠品质。如,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着力建设“工程伦理”课程思政体系,在树立“职业聆讯”“职业精进”“环境伦理”与“以成果为导向的本科教育”等四大专业支柱的过程中,将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国家战略过程中的工程实践案例充分融入工程伦理教学中;理学院积极打造《人类文化与化学》《普通化学》等一批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将我国化学学者的理念精神与奋斗历程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积极推动各学院挖掘与凝练在学科建设中与新中国同发展的奋斗历程,从“学科史”“专业史”“学院史”中挖掘“四史”学习教育资源。
一是强化专业精神凝练,传承工科学子报国情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建院六十周年为契机,开展“追忆学科发展历史,担当制造强国使命”系列讲座、研究生教育纪念册编纂等活动,以学院六十年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切入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传承将科研与行业紧密对接、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输送卓越工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情怀。光电学院开展“知史爱院守初心,寻根溯源促发展”活动。通过梳理学院发展脉络、发掘学科传承历史,讲述老一代教师为学院事业和学科发展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感人事迹,达成以史明志,以史育人的成效。
二是强化专业发展大势,激发工程教育强国使命。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学校党委推动各学院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专业建设方向,勇担制造强国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如,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程开展梳理与总结,重点展望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七大前沿技术以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学院开展“追溯历史发展文脉,接续制造强国使命”系列活动,挖掘退休老干部、资深教授、专业校友骨干教师等多方资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类学科在科研领域、产业行业上的飞速发展,凝聚学院未来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和奋斗力量。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将“四史”学习教育与校本文化建设相结合,沉淀工程教育百年底蕴,彰显“以世界为舞台,以工程为特色,以制造强国为使命”的新时代担当。
一是强化校史体验,赓续医工文脉传承。以百余年上理工校史为切入口,举办“通晓‘四史’,展望未来”校史馆奇妙夜活动,创造性地以沉浸式学习体验方式引导学子重温学校百十年医工文脉传承,感悟学校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辉煌历史,提升“四史”学习教育亲和力与浸润度。
二是强化校史挖掘,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学校凝聚各方力量,持续开展革命先烈考证挖掘工作,将已考证出的校史上15位革命先烈事迹以展板、故事会、讲座和情景党课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开放,引导全体师生在参观学习中共同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学校百十余年红色基因,并将青春使命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为描绘祖国改革发展新画卷凝聚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