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整合并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学科优势,以宣介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推动本校国际学生了解认知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收获学识的同时,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力求培养新时代知华、友华的“中国通”,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坚持广泛性与原则性相统一。学校注重提升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的深度广度,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优势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教育优势,引导国际学生学习了解认知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扩展学校师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覆盖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兼顾政治性与原则性,强调既要“原汁原味”宣传解读十九大精神,让更多的国际学生及国际友人愿意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充分认知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又要注重把握原则性,充分尊重国际学生的个性习俗特点,力避单纯的理论学习与枯燥的文本阅读,避免“灌输、洗脑、意识形态”等消极印象的产生。由此,学校先后开展“国际学生走近十九大”主题宣讲会暨“国际学生眼中的十九大”征文颁奖活动,举行“国际学生眼中的十九大”主题演讲比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国际学生踊跃参与,或以自己的笔触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赞叹之情;或借助演讲比赛的口吻展现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之情。借助上述蕴含情感、鲜活生动的举措,切实增强了国际学生自主认知了解十九大精神、认知中国的内生动力。
坚持文化感染与知行合一相统一。学校着力通过多角度阐释中国文化,全方位展现改革发展成果,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的认知。为此,继前期举办的主题宣讲会、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后,适时推出由校党委书记童世骏领衔,来自中文系、政治学系、经济与管理学部、音乐学系、社会发展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等院系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故事”系列讲座。该讲座既有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专题,如“中国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现代治理的中国探索”、“何谓中国新时代”、“绿色理念和‘美丽中国’”,又有“儒道的智慧”、“中国的手工艺”、“汉字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智慧的声乐表达”等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上述讲座,展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成就及中华文化精髓,也彰显了党的卓越领导力。以系列讲座的首讲为例,学校经济学院院长、经管学部副主任殷德生教授主讲“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是如何创造的”。通过讲座向国际学生们解读中国经济的发展原因,有利于国际学生构建更加客观完整的“中国观”;强调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从而让国际学生深刻理解、赞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参加讲座的国际学生表示,留学经历虽然有限,却让他们体会到中国正处于深度变革和飞速超越的历史阶段,希望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与世界紧密合作,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组织国际学生开展社会文化考察。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际学生分赴绍兴、宁波、西安三地,进行了中国社会文化考察,撰写了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用中文书写记录下了他们关于这些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思。通过考察,国际学生对鲁迅、陆游等历史人物,对大雁塔、兵马俑、明城墙等历史文物,对绍兴、宁波和西安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俗,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后期,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还将组织国际学生们赴上海、延安、井冈山等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考察,以实地参观、实地体悟的形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认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担当。
坚持精神体悟与服务贡献相统一。学校注重搭建多元载体,引导国际学生将精神学习体悟、相关知识习得切实转化为认同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转变为理解中国、了解中国乃至为中外友谊有所贡献的内在自觉。
根据学校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合力推进“梦驻中国”国际文创公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建成三大平台:“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平台”(包括“中国故事文创工作室”、“中华文化系列体验活动”、“汉语题库工作室”、“汉语学习者数据中心”、“汉语教学多媒体资料室”、“汉语电子版教材研发室”、“教学工具开发小组”在内的七个工作室/系列活动);“文创公园培训基地”(涵盖外籍人士创业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实习基地、专家指导、主题工作坊、文创论坛等活动)和“文创公园宣传平台”(主要负责整个文创公园的宣传)。上述项目为校内外的国际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汉语学习资源、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切实的实践机会、创新创业上的实质性帮助。一方面为国际学生的创新学习及个人发展搭建一个高端共享平台,进一步增进国际学生对学校及中国的认同,另一方面,凸显国际学生主体地位,为国际学生更加深入、细致接触中国社会、深刻感知社会经济建设,领悟中国智慧,以及为中外友谊有所作为与奉献提供了机遇与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