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育人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优势和保障。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构建“党建+”体系,坚持学校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学校党建与师生发展有机结合,以党建的整体性、实践性和特色性提高学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一、丰富党建内容与形式,在党建引领思政工作中提升育人实效性
语言教育关乎文化认知,文化认知关系国家认同。我们深知,作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特色的大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更强的使命意义。
(一)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融入理念信念教育。我们对语言院系的专业课堂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增加了国外报刊媒体舆论对中国问题的报道等时政内容,更重视师生互动。如法语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法语专业高年级核心课“法汉翻译课”相结合;德语系开设《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导读课;西方语系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西语版作为教学重要参考书目;高级翻译学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师生承接《习近平用典》《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关键在党》等著作的翻译。
(二)思政教学+语言教育,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语言专业教学。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一直处于“两张皮”状态,陷入“孤岛化”困境。由学校外语专业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联袂开讲《中外时文选读》,从改革前的传统报刊选读课,课堂选取的文章多涵盖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到改革后的由英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联手,集体备课,选取国家领导人讲话和国内外媒体、学者等各领域文章,课程教学重点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用词和句法、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而是用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们进入辩证思考——通过认识中西方基本政治制度的不同,加强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党建活动+语言学习,在党建活动中融入专业实践。在“三会一课”中开展语言教学。俄语系党总支每月组织一次“双语学《文本》”系列活动,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本和俄文本为对照,将思想理论学习与语言专业实践相结合。英语学院、法语等在党建微信公众号“英华心泽”开设师生互动专栏,研讨时政热词的翻译。
二、拓展党建平台与载体,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提升育人针对性
“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上外以“诠释世界、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我们将“育人”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四个目标之一(资政、咨商、启民、育人)。
(一)从中国看世界,在智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文明互鉴。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落户上外,学校通过组织各语种、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跟踪国际动态,翻译海外媒体和学者文章,参与国别区域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发表国际时评,让学生在观察世界中深入了解不同文明的差异、认识多元;在中外比较中认识中国特色。
(二)从世界看中国,在智库建设中坚定学生的国家立场。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通过各语种学生的共同参与,借助互联网和专门媒体数据库及时挖掘、分析世界各国对中国重大时事的报道,掌握各国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并提出对策和应对建议。
(三)从世界看世界,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天下情怀。上外很多语言专业的学生出国比率达90%以上,借助学生海外党小组开展组织生活。2017年,俄语系海外师生党员在俄罗斯莫斯科开展了“莫斯科红色寻访”专题组织生活。西方语系在海外的师生与当地民众分享关于十九大召开的动态。日语专业在日留学的学生开展“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系列活动。上外学生也通过“中俄青年圆桌论坛”“中拉青年发展论坛”、世界青年联欢节等活动与来华访问的外国青年积极进行交流,两年内与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外籍青年展开深入交流,在中外人文交流增强对世界的认知,促进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三、扩大党建阵地与渠道,在中外人文交流实践中增强育人主动性
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具有特别优势。
(一)通过多语种网站讲述中国故事。学校开设了21个语种外文网站,坚持“办网以育人为宗旨,育人以办网为平台”,聚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故事(如中国高等教育成就)、中外人文交流(如学生国外访学见闻)等三大主题,由学生撰写外语习作,教师指导修改后发布。三年来发表各语种文章超过5000篇。
(二)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解答国外网民对中国的提问。2016年,上外学生党员在面向海外受众使用的知乎类网站Quora上设立了“中国问题回答小组”,对境外人士感兴趣的涉华问题用英语进行问答。一年多来,累计回答涉及中国的问题(如“南海问题始末”“达赖窜访美国”“中国政体”“中国民众为何反对萨德”)超过300条,浏览量超过120万。
(三)在社会实践中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全球话语能力。上外在英国Futurelearn上线了国内第一门慕课课程“跨文化交际”,目前已 6轮开放,来自190多个国家超过5万学生选修,上外学生实时在线回答选修该课程学生的问题,在互动中提升了基于中国立场的全球沟通和全球话语能力。上个周,《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上海电视台等报道了由上外学生创办的微信MelodyC2E的故事,这个公众号将中文歌曲翻译成英文、并录制并演唱,整个过程全部由上外学生完成,两年来共翻译传唱了60多首中文歌曲,其影响力很大,“在巴黎的出租车都能听到由他们翻译的歌”。德语系党总支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中国典籍》读书活动”,对《中国典籍》中的经典篇章进行多语种微视频创作。
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政会以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对高校而言,加强党建既是目的,更是手段,我们说的“党建+”,这里的“+”是有机结合,不是简单地党建“配合”中心工作,也非机械地“整合”既有块面工作,我们突出的是“融合”,通过党建引领和党建保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