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周末,总有一群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风雨无阻,穿越上海,将知识与关怀送到每一个受助家庭,他们就是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心希望助学公益社”临时党支部的成员,也是“智力助残”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原黄浦区智力助残团队)”大学生义教发起单位之一,2004年开始创建“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希望烛光义工队”。连续14年来,每年有16个左右受助家庭接受志愿者团队的上门义教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肢残、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每周末对受助家庭孩子进行功课辅导,从学习上、精神上给予孩子及家庭支持和关爱。
支部是核心。2016年,土木工程系党委将党的组织建在最活跃的细胞上,成立了“心希望助学公益社”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在参与策划实施义工队招新、培训等活动方面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建立负责人定期与受助者家庭联络的制度,定期交流反馈,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延续性和完整性;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鼓励优秀成员尤其是党员同学带教新成员,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完善志愿服务的监督考评制度,保证志愿服务的及时、准确、有效,秉承着党的”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党员做先锋。除了开展每周上门辅导等常规服务活动外,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争先示范,围绕志愿服务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每当新年来临,志愿者为每个受助小朋友购买适合他们的新年礼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组织“学雷锋”主题活动,带动身边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公益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我志愿我快乐”的校园文化;支部成员为受助家庭购买励志、专业学习类书籍,用书籍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工作有成效。党支部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接触、认识社会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了解国情民情、密切联系群众,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临时党支部在增强大学生党员身份意识的同时,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智力助残”服务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了上海大学的标志性品牌,先后荣获“二〇一六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称号(提名)、“感动上大”荣誉集体称号、上海大学第十四轮党建好项目等荣誉,连续9年被上海市肢残人协会授予智力助残“优秀集体”称号。